三下乡:把温暖送进乡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,2025年7月5日至8日,江西工程学院“星火燎原社会实践团”奔赴新余市及周边地区,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活动以红色研学为主线,涵盖党史学习教育、乡村振兴调研、安全教育宣讲、工业文化探访等内容,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实践,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,在服务中锤炼初心使命。
7月5日,实践团首站抵达新余市罗坊镇。在罗坊会议纪念馆,志愿者们通过珍贵文物和场景复原,深入学习了1930年毛泽东、朱德等革命先辈在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,深刻体悟“实事求是、团结奋进”的罗坊会议精神。下午,团队走进彭家村,参观村史馆和党群服务中心,与村干部座谈交流,切身感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。从革命老区到美丽乡村,红色基因始终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。
7月6日,团队转战渝水区珠珊镇花田村,开展“红色精神润童心,防溺知识伴成长”主题宣讲。志愿者们化身“红色故事讲解员”,用互动问答、情景剧表演等形式,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先烈事迹,并演示防溺水自救技能。活动现场,孩子们踊跃参与,在欢声笑语中筑牢安全意识,播下爱国种子。看到孩子们如此欢快,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传递知识与温暖的决心。
7月7日,实践团探访赣西抗战博物馆和上海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。在锈迹斑斑的抗战文物前,志愿者们肃立良久;在巾帼英雄的影像资料前,队员们热泪盈眶。“一封家书就是一部血泪史,一张照片就是一座精神丰碑。”通过讲解员的深情讲述,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,尤其是女性在民族救亡中的非凡担当。
7月8日,活动收官之际,团队走进虎山社区二化记忆馆。老照片、旧工具、泛黄的奖状……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先辈们“筚路蓝缕启山林”的奋斗故事。志愿者们与社区老人围坐畅谈,聆听青春往事,感悟“艰苦奋斗、敢为人先”的工业精神。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,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。
四天行程,百余公里,从红色场馆到田间地头,从历史深处到时代前沿,“星火燎原社会实践团”以脚步丈量信仰,用行动诠释担当。志愿者们纷纷表示,将把此行汲取的精神养分转化为奋进动力,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灼灼燃烧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。